1國家百貨商場外觀1

           紅場東邊自古因交通及地理位置發展成繁榮的商業區,以伊因卡(Ilyinka)和瓦瓦卡(Varvarka)街為界由北而南劃分為上中底三個交易列(Trading Row),不同交易列的屬性略有差異,上交易列主要是零售,中交易列則為批發。1869年莫斯科市政府打算拆除舊有上交易列重新規劃,結果因貪腐醜聞及利益分配問題引發商家強烈反抗,他們組成委員會跟政府交涉,最後政府以合組公司模式進行重建計畫。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閱兵

           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東邊就是大名鼎鼎的紅場(Red Square),紅場名稱並非來自克里姆林宮紅色的磚牆,在俄文『紅的』(Krasnaya)另一解釋為『美麗的』,有人認為是因為東南端美麗的聖瓦西里大教堂(Cathedral of Vasily the Blessed)而得名,實際上在俄羅斯古老的城市如蘇茲達爾(Suzdal)的主要廣場都也稱為紅場。十六世紀伊凡三世(Ivan III)進行克里姆林宮大改造時把新建圍牆東邊清出一塊空地,這是紅場最早雛形,後來變成交易廣場越來越多木造商鋪在此搭建,到十七世紀末廣場上的木造建築被強制清空,『紅場』的名稱也在那個時候出現。蘇聯成立後將首都遷回莫斯科,紅場成為大規模閱兵的地點。二戰史上傳奇的『1941閱兵』也在此發生,1941年10月180萬德軍逼近莫斯科,初期紅軍只有125萬防守,首都岌岌可危但史達林(Stalin)堅決排除萬難依慣例在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舉行聲勢浩大的閱兵。數十萬紅軍走過主席台接受檢閱,隨後直赴西部前線抵抗德軍的入侵,當時廣場上震天欲響的『烏拉』(Ura/Ура,俄語萬歲之意),讓收到廣播的希特勒大為震怒。1990年695公尺長130公尺寬的紅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涅格林納亞河

           在十九世紀以前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西邊倚靠莫斯科河的支流涅格林納亞河(Neglinnaya River),因這條支流時常氾濫阻礙城市的擴張遂進行渠道引流計畫,原來的河床乾涸後變成大片空地。1812年拿破崙撤退後莫斯科滿目瘡痍,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進行大規模重建。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克里姆林宮近代

           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逝世後因無子嗣其弟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接任沙皇,在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進行加冕典禮後對原本巴洛克風格的大皇宮不甚滿意,任命建築詩人托恩(Konstantin Thon)著手重建,於1837到1849年完成大克里姆林宮(Grand Kremlin Palace)。1917年爆發兩次革命的俄國最後由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奪得政權,隔年將首都遷回莫斯科,各黨政機關隨後在此辦公,列寧(Lenin)選擇元老院(Senate)作為個人住所。在史達林(Stalin)統治時期,克里姆林宮成為蘇維埃的象徵,1935年塔樓上代表沙皇的金色雙頭鷹被五角紅星取代。它於1955年七月向公眾開放。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1991年蘇聯解體後成為俄羅斯聯邦行政總部。克里姆林宮南面俯瞰莫斯科河(Moscow river),東臨聖瓦西里大教堂與紅場,西接亞歷山大花園與無名烈士墓。紅色圍牆裡由四座宮殿、四座大教堂、十九座塔樓組成,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式建築的代表。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克里姆林宮中世紀

           十四世紀的莫斯科公國日益強大持續兼併鄰近領地。第六任大公頓斯科伊(Dmitry Donskoy)於1366到1368年間將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的橡木圍牆改建成白色石灰牆。其長子瓦西里一世(Vasily I)繼任後金帳汗國(Golden Horde)影響減弱,有餘力下進行內部擴建。來到第十八任大公伊凡三世(Ivan III,又稱伊凡大帝)於1502年消滅金帳汗國結束近三百年被蒙古人統治的命運,在完成豐功偉業之際他邀請義大利的建築師前來對克里姆林宮進行大改造,完成今日所見大部分雛型,伊凡大帝鐘樓(Ivan the Great Bell Tower)就是這時期所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Ivan IV,又稱恐怖伊凡或伊凡雷帝)建立俄羅斯沙皇國成為首任沙皇(Tsar),此後克里姆林宮一直為歷任沙皇的住所,直到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至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失去皇城光輝的克里姆林宮地位一落千丈漸被忽視。1812年拿破崙(Napoleon)短暫占領莫斯科,撤退時大肆破壞克里姆林宮,隨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 I)進行修復。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克里姆林宮上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是俄國的權力中心,也是世界重要的地標。它的擴展與莫斯科發展息息相關,克里姆林(俄:Кремль)一詞原指城鎮中心的堡壘。自十一世紀起斯拉夫人(Slavs)便在此定居,當時只是個小村莊。多爾戈魯基大公(Yuri Dolgorukiy)在1147年爭奪基輔王位的戰爭獲勝後,邀請盟友前來一個叫莫斯科的邊境地慶祝,這是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他也因此被視為莫斯科的奠基者,他於1156年拓展此地修築泥木構成的防禦工事,但1237年蒙古人入侵時被破壞。1263年莫斯科及周邊地區被劃分出來,亞歷山德羅維奇(Daniil Aleksandrovich)被封為首任的莫斯科大公,第三任大公多謀狡猾又殘忍的伊凡一世(Ivan I)於1325年將俄羅斯地位最崇高的都主教聖人彼得(Metropolitan Saint Peter)從弗拉基米爾(Vladimir)移座至莫斯科,在主教的請求下於1326年建造克里姆林宮內第一個石造建築也是聖母升天大教堂(Assumption Cathedral)的前身。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西里爾字母

           西里爾字母(Cyrillic script)通行於斯拉夫語族大多數民族中的書寫系統,又被稱為『斯拉夫字母』,歐亞大陸約有二億五千萬人的語言是以西里爾字母書寫,最大的一支當然是俄語。西里爾字母創始於保加利亞第一帝國(First Bulgarian Empire),源於安色爾體(Uncial)希臘字母,還增添了連字和希臘文沒有的輔音。傳統上西里爾字母被認為是由基督教傳教士聖西里爾和聖梅篤丟斯(Saints Cyril and Methodius)在九世紀為了向斯拉夫民族(Slaves)傳教所創,但實際上是由其弟子創造並傳播,名稱只是表達敬意。跟西里爾字母相對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拉丁字母(Latin script),這也是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書寫系統。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在十八世紀初推行西式的字母形式,隨時間推移這些被大量用於書寫。現代西里爾字母很大程度上與拉丁字母相同。西里爾字母有多種拉丁化方式,包括把西里爾字母轉寫成拉丁字母,及以拉丁字母音譯其發音。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紅場1801

           俄羅斯(Russia)是世界最大的國家,近年來在鄉民及記者的起鬨下被稱為『戰鬥民族』,年紀較長的可能對1991年解體前的名稱蘇聯(Russian SFSR)更熟悉。自十七世紀沙皇將國土擴展到遠東地區後,近代中國與俄國開始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及外蒙古的獨立都跟這個北方大國脫離不了關係。按照俄語發音理應稱為『羅西亞』。但先接觸到俄國的蒙古人會在民族人種名稱前加上ㄡ的發音,所以自稱羅斯(Rus)的俄國人就變成ㄡ羅斯(Orus)。清乾隆完成的《四庫全書》將其將過往混亂的翻譯統一為『俄羅斯』,自此沿用至今。對觀光客而言俄國並不是個親切的國家,除了審核嚴苛不容易過關的簽證外,消費水平也是讓人望之卻步的因素,位處北極圈的俄羅斯物資多需仰賴進口,再加上蘇聯時期不重視民生工業,造就首都莫斯科(Moscow)的消費名列世界前幾高。好在年初原物料及油價狂跌,俄國盧布也隨之大跌,旅行開銷瞬間減少許多,趁這個天賜良機小銘終於可以探訪這個神祕的北方大地順道收集世界四大博物館拼圖的最後一塊--聖彼得堡的艾米塔吉博物館。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娘惹

           十五世紀初期由於海上絲路和鄭和下西洋的關係在馬六甲和新加坡有不少來自中國華南移民,時間一久娶當地原住民女子生下的後裔,男孩稱為峇峇(Baba),女孩則稱為娘惹(Nyonya)。兩地文化的碰撞也反應在飲食上,傳統中國烹飪與馬來香料結合後產生甜酸、辛香、微辣等豐富口味的娘惹菜。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新達城1

           1994年開幕的新達城(Suntec City)位於濱海中心,由四棟45層和一棟18層的大樓組成。這是李嘉誠為首等十幾名香港富商接受李光耀邀請所投資的大型建設計劃,商場聚集世界所有的名牌,這裡是貴婦們的購物天堂。不過大部份觀光客都是為廣場中央的财富之泉(Fountain of Wealth)而來。

文章標籤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