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初期由於海上絲路和鄭和下西洋的關係在馬六甲和新加坡有不少來自中國華南移民,時間一久娶當地原住民女子生下的後裔,男孩稱為峇峇(Baba),女孩則稱為娘惹(Nyonya)。兩地文化的碰撞也反應在飲食上,傳統中國烹飪與馬來香料結合後產生甜酸、辛香、微辣等豐富口味的娘惹菜。
午餐同樣是名店,新加坡最早的娘惹餐館是開幕於1953年的源和春(Guan Hoe Soon Restaurant),這家土生坊(Straits Chinese Restaurant)則是源和春集團的分店,『土生』並不是指在新加坡出生的華人而專屬於峇峇娘惹的稱呼。
土生坊座落在寸土寸金的金融區,餐廳在地下一樓,裝潢走的是時尚路線,跟想像中古色古香的中式餐館有落差。娘惹菜在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口感。麻六甲及新加坡的娘惹菜多使用椰子、中國香菜及蒔蘿,味道偏甜。
首先是椰漿飯(Nasi lemak),這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周邊區域常見的食物,略帶綠色是因為在烹煮過程中加入班蘭葉(Pandan leave,又稱香蘭葉)。飯帶有微微的椰香甜味,女招待說椰漿飯容易脹氣,小孩及消化不好的人不適合。
這道是阿叁魚(Ikan Assam Pedas),阿叁是馬來文的羅望子,佩達(Pedas)則是辣的意思。這道菜盛行印尼和馬來西亞簡單說就是以羅望子汁、辣椒及香料燉煮魚,口味很接近中菜的酸辣魚。
再來是娘惹咖哩雞(Nonya Ayam Curry),這個味就是台灣人印象中的南洋咖哩,裡頭掺有大量的椰漿,跟泰式咖哩的區別在辣椒使用少很多,風味香濃而不辣,很下飯的菜。
甜點是大家熟悉的摩摩喳喳(BurBur Cha Cha),摩摩是馬來語『粥』的意思,喳喳聽說是福建話『多多』的發音形容用料豐富,摩摩喳喳是道地的娘惹菜不要誤以為泰國。濃郁的椰漿晶瑩剔透的西米露上面放滿繽紛的熱帶水果,這就是南洋的味道。
結尾是椰絲球(Ondeh ondeh),這是爪哇島的傳統糕點,以糯米糰包覆椰糖在水裡煮熟最後外層沾上椰絲,峇峇娘惹们把它融入至自己的飲食文化,在傳統婚宴椰絲球是必備的甜點意為團團圓圓。
晚餐是濱海路上樂雅酒店(Park Royal Hotel)裡的四川豆花飯莊。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多來自華南,主要以粵閩菜系為主,四川豆花飯莊自1996年開幕後帶來講究酸麻辣口味全然不同的川菜。
四川豆花飯莊是新加坡的高級中菜館,用餐環境氛圍優雅,除了主打的川菜外也提供粵菜,大概是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一開始先登場的是華麗的六圍碟,六樣精緻美味的小菜。
這一大盆紅通通的是起源於重慶的水煮魚,主要原料是草魚或黑魚、乾辣椒、花椒,有的配上豆芽等蔬菜,將魚片放入開水中,快速燒煮而後裝盆,淋上含有爆香辣椒花椒的滾油。魚肉口感滑嫩油而不膩,既除去腥味,又保持鮮嫩,除了太辣外。
豆花莊也有北京烤鴨,烤鴨上來後服務人員會立即在旁邊小桌片鴨做成捲餅,服務人員手腳俐落,在刀起刀落間烤鴨被削成薄片,視覺效果十足,不過實際嘗過真心覺得專心做川菜就好。
這碗是四川擔擔麵,相傳為1841年一位叫陳包包的自貢小販創製,因為早期用扁擔挑在肩上沿街叫賣,所以叫做擔擔麵。特點是麵條彈牙肉臊香酥,略有湯汁鮮美爽口,輕辣微酸中勾起食慾。
最後的甜點是枸杞甜豆花,微溫的豆花看得出剛凝固沒多久,這是最美味的黃金時刻。鮮嫩的豆花佐以淡甜的枸杞,為這場強烈衝擊視覺味覺的川菜饗宴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