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連奎(Palenque)的名字來自西班牙文的『Palisade』(柵欄之意),這個區域古代地名可能稱為拉康哈(Lakamha,大水流之意 )。這是一個單調的現代化小鎮,沒有任何具觀光價值的點可供遊客造訪,城鎮中心只有大型綠地(La Canada),不見雄偉的大教 堂,公車站所在的華雷斯路(Juarez)是小鎮最熱鬧的區域,話雖如此也只有零星幾家餐廳、雜貨店和旅行社。
目前分類:2011墨西哥 (39)
- Dec 12 Wed 2012 19:56
2011墨西哥--帕連奎:無聊到只剩下吃
- Dec 05 Wed 2012 18:27
2011墨西哥--馬雅遺跡之帕連奎(下)
馬雅人認為宇宙是由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四棵聖樹所支撐。每個方位以紅、黃、黑、白四種產色代表。宇宙的中心則是綠色 的世界之樹,叫做卡波克(Kapok,即是木棉樹)。馬雅人把宇宙分為三層:『天國』、『人間』、『地府』。不同的是,馬雅人的 天國是死於非命的凶亡者死後去處。馬雅人相信大部分的人死後都前往地府,必須以機智戰勝地府的死神,才能化為聖體升天。地 府不是罰罪的處所,死後的境遇與生前的善惡作為無關。在創世之前,世界只有天空和海洋。天空之神胡利肯(Hurricane,即颶風 )和海洋之神古祖馬茲(Gucumatz)在沈寂之中同時說出『地球』兩個字,世界瞬即形成。兩位『創世神』從海洋中創造出萬物。 他們用『語言』創造世界,所以要求所創造的生物具有悅耳的聲音來奉祀敬拜他們。然而,這些生物都只能發出混濁的聲音時,神 明十分不悅,在盛怒下命令動物們永遠不得離開森林,並要終身臣服於即將誕生的『人類』,並且成為人類的食物。萬物即是人類 的食物,那麼神的食物是什麼呢?馬雅人認為當然是自己,所以自始就有『活人祭』的傳統,且認為能夠當做祭品犧牲,是一種無 上的榮耀。
- Nov 29 Thu 2012 19:15
2011墨西哥--馬雅遺跡之帕連奎(上)
從美利達(Merida)的CAME車站搭夜車,又沿途搖搖晃晃近600公里在早上六點多抵達墨西哥行中最後的城市帕連奎(Palenque)。 在恰帕斯州 (Chiapas state)裡這是個小的微不足道的小城,車站也是迷你的不得了,所有的觀光客來這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7公里外的同名 馬雅遺跡帕 連奎。小銘只預計在帕連奎停留24小時,跟『黃金傳說』裡的藝人一樣努力趕行程,找好落腳處後馬上搭著合租車開始衝。
- Nov 27 Tue 2012 18:21
2011墨西哥--墨西哥吃透透:巴利爾多利德、美利達
在巴利爾多利德(Valladolid)吃的選擇並不多,中心廣場東北角市政市集(Bazar Municipal)裡面的小吃攤是勤儉背包客的好去處。一走過 去整排四五家的伙計們會充滿活力的吆喝客人來拿他們的點菜單。
- Nov 20 Tue 2012 18:36
2011墨西哥--美利達:半島馬雅人的輓歌
美利達(Merida)是尤卡坦(Yucatan)半島的首府亦是最大都市,所有進入半島的遊客或多或少都會在此停留。西班牙人來臨前這 邊被稱為『 梯候』(T’ho)的馬雅城市,征服者小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de Montejo the Younger)於1540年在坎佩切(Compeche)建立根 據地後,野 心勃勃準備進軍半島。在托爾特克人(Toltec)消失後,馬雅潘(Mayapan)的科孔人(Cocom)接替其統治半島地位,歷經250年的 盛世後,統 治烏斯馬爾(Uxmal)的休王朝(Xiu)於1440年領導反抗科孔王朝的霸權,征戰不斷持續著。1542年小弗朗西斯科拿下梯候後拆除 原有的馬雅 建築並利用這些石材修建城市,將美利達打造成半島的統治中心。這時南方的休王朝主動提議結盟聯合對抗科孔王朝,還受洗轉變 成天主教徒 ,小弗朗西斯科見機不可失遂利用馬雅人的分裂打敗科孔王朝,在短短十年內將半島納為西班牙殖民地,從此島上的馬雅人永遠喪 失獨立的地 位。
- Nov 15 Thu 2012 19:34
2011墨西哥--新世界七大奇觀奇琴伊察(下)
目前被發掘出來的馬雅五大遺跡裡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建立的年代最晚保存也最完整。直到今日整個尤卡坦(Yucatan)半島 還淹沒著許 多尚未被考古學家探訪的遺址,馬雅文明之所以充滿這麼多迷霧,最重要的原因是天主教傳教士的本位主義所造成。這些馬雅文明 留下奇形怪 狀的圖畫和文字手卷在傳教士的眼中是『惡魔的訊息』,阻擋馬雅人重回上帝懷抱的罪魁禍首。擔任這個摧毀珍貴馬雅文物和經典 最有名的兇 手首推尤卡坦半島的主教蘭達(Friar Diego de Landa),這位老兄於1562年下令將馬雅經典27卷雕像5000尊全部集中燒毀,他還 在自己的書 中寫到『這些經典除了迷信與魔鬼的荒誕外,別無他物,因此我們將之全部燒毀,這些馬雅人顯露出極大的悲傷,整件事情帶給他 們極大的痛 苦。』隨後這位主教更進一步以審判異端為名將各地的馬雅祭司抓來處以火刑,結果不只記載馬雅文明的經典消失於世,連傳承馬 雅知識智慧 的關鍵人物也全部被斬除。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就徹底的斷送在這位執著於神的正義的主教手上。
- Nov 13 Tue 2012 19:12
2011墨西哥--新世界七大奇觀奇琴伊察(上)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以新世界七大奇觀聞名於世,也是整個墨西哥馬雅文明最熱門的點,不知道有多少遊客不遠千里跋涉而 來就是為了 目睹這驚人的建築。西元十到十一世紀間,馬雅文化圈裡面的幾個大城全都離奇的遭到廢棄,這也是歷史學家一直想揭開的馬雅文 明消失之謎 。一夕衰退的馬雅文明受到來自墨西哥高原的托爾特克人(Toltec)沿著烏蘇馬辛塔河(Rio Usumacinta)入侵,整個尤卡坦 (Yucatan)半島 很快地被佔領。托爾特克人選擇馬雅人建於九世紀的奇琴伊察作為主要據點,並且在此大興土木,引進大量托爾特克建築手法與圖 案,替馬雅 文明帶來新的元素。托爾特克人在此活躍兩百年多年後神奇的消失,西元十二世紀奇琴伊察再度被遺棄。托爾特克人消失後的尤卡 坦半島再度 陷於各馬雅城邦互相對立征戰的狀態,經過幾番合縱聯橫後北部的幾個城邦組成馬雅潘(Mayapan,意思是指馬雅之旗),紛亂不已 的半島再度 歸於統一。西班牙征服者揮軍半島時當地最大勢力是馬雅潘,西班牙人遂以『馬雅』來稱呼這一偉大的民族。
- Nov 08 Thu 2012 19:42
2011墨西哥--魔幻石灰岩洞
來巴利爾多利德(Valladolid)除了方便遊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外,另一個吸引遊客的要素就是奇幻般的石灰岩洞。石灰岩 地質遍布整 個尤卡坦(Yucatan)半島,在長年水流的侵蝕下形成很多奇特的石灰岩洞(Cenote),其中最有名的就屬巴利爾多利德近郊的兩座 :『席諾德 』(Dzitnup)和『薩姆拉』(Samula)。這兩個離市區約7公里,基本上是相連在一起。席諾德石灰岩洞更是明信片上常出現圖案 。
- Nov 06 Tue 2012 18:08
2011墨西哥--巴利爾多利德:彩色小鎮
巴利爾多利德(Valladolid)介於尤卡坦(Yucatan)半島上兩個最大城市美利達(Merida)和坎昆(Cancun)中點。大多數的旅客 都是匆匆經 過,這是個以寧靜街道和灑滿陽光的彩色牆壁稱著的城市,LP上頗推薦這裡。巴利爾多利德離新世界七大奇觀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只有 40公里(搭車約40分鐘),想多花點時間逛奇琴伊察的旅客會選擇這裡當做出發點。
- Oct 08 Mon 2012 22:53
2011墨西哥--馬雅遺跡之烏斯馬爾(下)
馬雅人並非單一民族,主要由基切(Quiche)、卡奇給(Cakchiquel)、蘇都伊(Tzutuhil)、索西(Tzotzil)、伊查(Itza) 等許多族群 集合而成的名詞。馬雅文明的孕育地以瓜地馬拉的北部高原北碇(El Peten)地區為中心,範圍包括墨西哥東南部及南部、貝里斯 、宏都拉斯 及薩爾瓦多一帶,活動範圍高達32萬方公里(台灣的八倍大)。歷史學家湯普森(Eric Thompson)以地理上之分佈情形將馬雅文化 分城北、中 、南三區。中區包括瓜地馬拉北部潮濕熱帶雨林區及貝里斯及宏都拉斯西北部,為馬雅文明古典期的中心。北區在北緯18.5度以北 ,墨西哥尤 卡坦(Yucatan)半島一帶,為雨水較少又灌木叢生地區,這裡是後古典期的重心。南區則包括瓜地馬拉中南部至太平洋沿岸薩爾瓦 多等地,這 邊山巒起伏文明發展程度較為落後。依馬雅人的傳說馬雅人的祖先自海上漂流到墨西哥灣西南部現今韋拉克魯斯(Veracruz)和坎 佩切 (Campeche)一帶,該區正好是奧爾梅克文明(Olmec)所在地,證明馬雅文明孕育自更古老的奧爾梅克。
- Oct 05 Fri 2012 15:20
2011墨西哥--馬雅遺跡之烏斯馬爾(上)
從聖克里斯托巴德拉斯卡薩斯(San Cristobal de Las Casa)到尤卡坦(Yucatan)半島上美利達(Merida)是條將近750公里的長 路,晚上六 點半出發的巴士行駛超過14小時才到CAME公共汽車站。在公車站附近找好經濟旅館安頓完畢後,連忙跑回CAME公共汽車站隔壁的 Terminal de Segunda Clase汽車站搭車前往今天的重頭戲烏斯馬爾(Uxmal)的馬雅遺跡。烏斯馬爾在美利達南方80公里處,馬雅語的意思是『 三次修建』 ,但經考古學家的研究這裡實際被重建五次。烏斯馬爾最早建於西元600年,在古典末期(西元600到900年)發展起來,這期間跟墨 西哥高原上 的民族如托爾特克(Toltec)有密切的貿易往來,雙方的交流呈現在建築風格上,像是毒蛇雕像、生殖器符號和圓柱等。跟古典早 期(西元250 到550年)發展出的城市如帕連奎(Palenque)等有明顯的相異點。高度發展的烏斯馬爾在西元900年被廢棄,原因推測跟異常乾旱 有關,隨後 的數百年間烏斯馬爾被統治這地區的馬雅休(Xiu)王朝佔領著。
- Aug 14 Tue 2012 18:30
2011墨西哥--墨西哥吃透透:聖克里斯托巴
- Aug 02 Thu 2012 18:17
2011墨西哥--探訪原住民村
聖克里斯托巴(San Cristobal)周邊山上散佈著許多原住民村落,主要分成索西人(Tzotzil)和澤套人(Tzeltal)兩大族系。他們名義上都 已經皈依天主教但實際上原住民所信奉的跟我們的認知有極大的差異,原住民的天主教融入許多古老的傳統元素。聖克里斯托巴的旅行社有許 多參訪原住民村落的行程。最多人參觀的是同是索西人的西納康坦(Zinacantan)和查姆拉(Chamula)兩個村落。
- Jul 31 Tue 2012 19:02
2011墨西哥--聖克里斯托巴:聖母大道上
聖多明各教堂再往北是市場(Mercado municipal),想近距離瞭解當地人的生活這裡是最好的地點,只不過從早上爬了聖克里斯托巴山 (Cerro de San Cristobal)這樣一路繞過來腳也酸,決定務實點回頭走。十一月二十日大道(Av. 20 de Noviembre)接續依達戈爾大道連接 三月三十一日廣場(Plaza 31 de Marzo)跟教堂。這條街道當然也是熱鬧非凡,遊客跟當地人在大街上擠來擠去。
- Jul 25 Wed 2012 18:38
2011墨西哥--聖克里斯托巴:以聖人之名
結束瓦哈卡(Oaxaca)後下一站是距離600公里遠的聖克里斯托巴德拉斯卡薩斯(San Cristobal de Las Casa),這條路線沿途翻山越嶺需要 11小時所以只能搭夜車在巴士上過夜。這條公路常常需要彎來彎去很難入睡,天亮後巴士先開進本州首府圖斯特拉-古鐵雷斯(Tuxtla Gutierrez),再開一小時多後終於到達落在高原山谷中周圍都是松樹林的度假小鎮聖克里斯托巴。
- Jul 24 Tue 2012 15:59
2011墨西哥--墨西哥吃透透:瓦哈卡
12月12日中午在傳統市場『十一月二十日』前找午餐的目標,東邊的門一進去就煙霧大作,滿滿的烤肉味道,原來這是市場規劃的BBQ專區。賣 烤肉的幾乎沒人會英文,好在有熱心的食客翻譯,才搞懂怎麼點。
- Jul 20 Fri 2012 15:32
2011墨西哥--阿爾班山
阿爾班山(Monte Alban)在瓦哈卡西邊10公里的平坦小山頂上,素來以薩波特克人(Zapotec)的首都聞名於世,阿爾班山原來的意思是『 白色山脈』。西元前500年阿爾班山首度被薩波特克人佔領,由於這裡易守難攻又方便監測附近河谷,戰略上有絕佳的優勢,薩波特克人把山頂 夷平建造起神殿和宮殿,把這裡當成首都發展,漸漸形成一個擁有萬人以上的城鎮。
- Jul 19 Thu 2012 19:07
2011墨西哥--瓦哈卡:洋溢藝術感的北街區
瓦哈卡的大教堂(Cathedral)在佐卡羅廣場北邊與步行區(Alameda)相鄰,構成大型休閒廣場。大教堂從1553年開始動工,1694和1714年的 地震對教堂產生極大的破壞,幾經修復到十八世紀才完成現今的樣子,教堂正面精細的巴洛克式雕刻是其最大的特色。現在內部共有14座禮拜 堂,裡面收藏很多十六、七世紀的畫作。逛街比較重要,還是沒有進去耶。
- Jul 18 Wed 2012 18:12
2011墨西哥--瓦哈卡:濃濃傳統味的南街區
四周都被崎嶇高山環繞的瓦哈卡州(Oaxaca state),長期與墨西哥其他地區隔絕,因此保留住許多傳統,造就今日瓦哈卡豐富的藝術創作力 。同名的瓦哈卡市(Oaxaca city)位處三大河谷交會處的中心河谷(Valles centrales)自古即是此區的文化政治中心。瓦哈卡這個名字來自 阿茲特克人,過去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Huaxyacac』(在南瓜的鼻子裡)。
- Jul 12 Thu 2012 19:07
2011墨西哥--墨西哥吃透透:葡爺貝拉、喬盧拉
12月10日剛到葡爺貝拉四處晃晃時在佐卡羅廣場隔壁的南2街(還沒到東3街)又看到排隊人龍,想必這裡有名店。店名叫做『Churreria de Puebla』是家從1962年開業至今的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