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赫拉波利斯1

           耶穌升天後使徒奔走各地宣揚他的理念,十二使徒之一的菲利(Philip the Apostle)晚年來到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傳教,不幸還是被當地官員盯上於西元80年被送上十字架。西元215年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親臨這裡賦予赫拉波利斯特殊地位,從此進入黃金時期,數以千計的人來到這裡享受溫泉水療,健身房、羅馬浴場及各種神殿被陸續建造,漸漸地發展成學問藝術及貿易重鎮。進入拜占庭帝國後,它又以使徒殉難處成為基督教聖地搖身為宗教中心持續保持繁榮。到了七世紀初城市首次遭到波斯軍隊破壞緊接著地震又再度襲擊,赫拉波利斯逐漸失去往昔光輝,十二世紀時城市不斷在塞爾柱(Seljuq)土耳其及十字軍間轉手,戰火蹂躪下人們逃離這座城市。西元1354年色雷斯(Thoracian)大地震徹底毀滅赫拉波利斯被遺忘在歷史洪流,直到1887年德國工程師胡曼(Carl Humann)才開始赫拉波利斯的研究及考古工作。

2寧芙女神廟

    古代浴池(Antique pool)背後是建於三世紀的寧芙女神廟(Temple Nymphaeum),這是座巨型噴水池供水至城市其他角落。寧芙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喜歡歌舞,有時被翻成精靈或仙女,一般以美麗少女形象現身。

3考古博物館

           考古博物館由古代羅馬浴池改建,進去要另外收門票,小銘看生意頗清淡,幾乎沒半個遊客。裡面除了浴池外還有巨大的石棺及考古學家所挖掘出的文物。

4赫拉波利斯2

           赫拉波利斯的景點有近一半集中在北半邊,以古代浴池為出發點沿著旅遊步道還要走500公尺,剛剛爬坡參觀聖菲利殉難處(Martyrium)後怡孜有點小累,剩下小銘獨自探訪北邊的遺跡。 5弗朗蒂努斯大街

           首先碰到的是弗朗蒂努斯大街(Frontinus street),赫拉波利斯的發展受限於地形南北狹長,在羅馬統治時期(一世紀)所鋪設南北向弗朗蒂努斯大街是城市主要幹道,這條長1.5公里寬14公尺的街道兩旁以拱廊為界,頭尾兩端有拱門。弗朗蒂努斯是羅馬帝國初期傑出的政治及軍事家,曾擔任羅馬執政官對解決羅馬城的供水問題有極大貢獻。這條幹道是當時擔任執政官的弗朗蒂努斯所下令修建,故以他為名,兩千年後大街的雛形仍相當清晰,足建當時修建所下的功夫。 6拜占庭北門

           大街中段是修建於四世紀末狄奧多西大帝時期的拜占庭北門(North Byzantine Gate),這是當時城市防衛系統的一部份。建築的石材主要來自附近被拆除的羅馬市集(Agora)。 7公共廁所

           大街的北端有個兩排圓柱構成的建築,這是建於一世紀末的公共廁所(Latrine),羅馬公共衛生系統規劃得相當完善,城市有專給公眾使用的廁所,當時廁所是坐式,座位上有孔洞。 8羅馬北門

           北端終點是羅馬北門(Northern Roman Gate),又稱為圖密善之門(Domitian Gate),這道門跟大街建於同時期,用來宣揚皇帝圖密善功績的凱旋門,由兩個圓塔和三個拱門組成。 9橄欖油壓榨台

        過了羅馬北門路旁會有個奇怪的裝置,這是羅馬人用來壓榨橄欖油的工作台。照片左邊的凹槽是放橄欖的儲存槽,中央的凹洞可插入壓榨木棍,平台是重物(通常是大石頭)壓橄欖用的,榨出來的油會從溝槽流出。     10墳墓A18

        過去亡者的墳墓都在城外圍,赫拉波利斯作為療傷養老的溫泉城市,城牆外聚集許多歷代在此往生的富商貴族墓室。這是建於一世紀的墳墓A18(Tomb A18),外觀打造成神廟形狀,四周有圍牆。     11大浴場

        再往北走會來到大浴場(Basilica bath),它最早建於三世紀,但在六世紀時被加上拱頂改成教堂。當時規定外來者進入城市前需先將身體清洗乾淨避免傳染病,所以浴場建造在城牆外。     12墳墓A6

        大浴場對面是墳墓A6(Tomb A6),這座墓室建於二世紀,設計上為U形,內凹區域為放置石棺處。在城市北邊的墓地群可以看到不同時期所遺留的風格差異。看看古代有錢人怎麼張羅死後的居所也是很有趣的。    13赫拉波利斯3

        14赫拉波利斯4

       

arrow
arrow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