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華(Travertines)上面是同列世界遺產的赫拉波利斯古城(Hierapolis)。西元前二世紀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有玩全戰系列:羅馬的人應該不會忘記這個東方大國)的安條克大帝(Antiochus the Great)派遣兩千猶太家庭到這個區域開墾,有些就留下定居在此。後來塞琉古帝國被羅馬共和及帕加馬王國(Pergamon)聯軍擊敗,這個地區割讓給帕加馬王國,當時國王歐邁尼斯二世(Eumenes II)看中當地豐富的溫泉資源於西元前190年建城,以傳說中帕加馬王國的開國英雄特勒福斯(Telephus)的妻子赫拉(Hiera)為名稱為赫拉波利斯(意思是神聖的赫拉)。西元前133年最後一任國王阿塔羅斯三世(Attalus III)逝世後因無子嗣根據遺書內容將王國贈與羅馬,從此赫拉波利斯歸羅馬統治。之後耶穌誕生進入西元,羅馬共和也被奧古斯都(August)改制成帝國,基督教開始在帝國疆域內流傳。西元60年在尼祿(Nero)統治期間發生大地震幾乎全毀,在帝國協助下重建成羅馬風格城市,現存遺跡呈現的是重建後模樣。
現在棉堡禁止遊客游泳,想一圓在千年浴池裡游泳的夢想那官方經營的古代浴池(Antique pool)是你最佳選擇,這是過去古城中心的『聖池』所改建,門票不是很親民(好像是32TL)小銘沒進去,LP說裡面游泳池還保有一些過去建築所殘留的大理石柱。門口豔紅的鬱金香正含苞待放,土耳其人不但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鬱金香的民族,也熱愛鬱金香,蘇丹艾哈邁德三世(Ahmet III)愛鬱金香甚至成痴的程度。鬱金香的學名Tulipa來自土耳其語的頭巾,因為花型類似穆斯林所用的頭巾。
小銘繞著古代浴池往南走隨意探索這座古城,跟下面石灰華相比,古城冷冷清清遊客少了許多。很多背包客或旅行團停留棉堡的時間只有短短半天,逛完石灰華也差不多要趕場到下個地點。
先遇到的是建於一世紀的大理石門廊(Marble Portico),這個高5.5公尺的大型門廊當時面向城市主要幹道,背後的建築到底是什麼仍不清楚,時間摧殘下只剩幾根柱子供人緬懷。
再來是建於六世紀的大教堂與支柱(Church with pillars),這座教堂內部有個中殿和左右兩旁走道,特別的地方在於當初使用大小不同的支柱分隔開。遺跡前面小圓柱是過去教堂的門廊。
春的訊息早降臨整個棉堡,古城綠草如茵各種顏色的小花盛開,沿途賞花兼觀賞遺跡是種莫大的樂趣。順著小徑逐漸上升,猛然回頭方才古教堂所留的大型支柱已縮小許多,不知覺中已走了好遠。
參觀古城很難不被這座壯觀的羅馬劇場(Theatre)吸引。最早劇場落在城市東北方後來被地震損毀。西元60年赫拉波利斯又受到地震衝擊,兩年後著名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Flavius Josephus)開始建造這座劇場,後經哈德良(Hadrianus)及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兩位皇帝的大力整修於西元206年完成,劇院能容納12000 人,舞台裝飾高大石柱和精美雕像(石柱和雕像在考古挖掘中出土)。後台牆壁上有淺浮雕的大理石裝飾。
這座古劇場毀損得相當嚴重,70年代義大利工匠曾對劇場進行修復,為避免遊客從看台掉落還加裝木制圍欄。每年六月帕穆克卡萊(Pamukkale)國際歌唱節都在這現可容納7000名觀衆的古劇場舉行。
離開劇場後開始亂走,沿著古城東邊的山坡前進,指示牌上標示著使徒聖菲利殉難處(Martyrium)。看著前方蜿蜒向上的階梯,讓小銘聯想到『聖鬥士』裡的黃金十二宮。
現存殉難處的遺址是五世紀初從拜占庭宮廷來的建築師所建造,外型是獨特的八角形,每邊各有一座面向中心的長形房間,八個房間恰形成一個圓形。每個房間有三個拱門,這些拱門由八角形大理石基座的圓柱支撐。
八角建築外圍是每邊八個房間所排列出的正方形。『八』在基督教有『復活』的象徵意涵。這座建築在六世紀初被大火燒毀,即使如此站在殘留的高聳拱門下隱約感覺的到千年前的神聖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