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離開卡帕多細亞(Cappadocia)後,在深夜的公路上奔馳於清晨抵達帕穆克卡萊(Pamukkale),照土耳其文直接翻譯就是大家熟悉的棉堡。棉堡位於土耳其西南部代尼茲利(Denizli)省境內,遠遠看像座雪白的城堡而得名。棉堡是比格雷梅(Goreme)還迷你的鄉間小鎮,Metro巴士站也只是民宅改裝,才下車巴士站員就忙著推銷行程。
小銘早規劃好實在不需聽他介紹,只想詢問我們預定的旅館怎麼走,湊巧是他親戚所開,熱情的幫我們聯絡專車直送旅館。卸完行李吃早餐後出門前往今天的重頭戲。
沿著小鎮的街道前行,像冰川的一抹白逐漸放大,最後龐大的白色城堡佔滿整個視線。棉堡高160公尺長2700公尺,希臘神話中俊美的牧羊人恩底彌翁(Endymion)為了和月神塞妮涅(Selene)幽會,忘了擠羊奶導致羊奶恣意橫流,覆蓋整座丘陵。棉堡的形成實際上來自雨水滲入地下經過漫長的迴圈以溫泉形式湧出,過程中溶解大量的石灰和其他礦物質。當溫泉順山坡流淌時,沿途沉積的石灰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片片階梯狀的鈣化堤。
這區域共有17座溫泉,溫度介於35-100度。溫泉水在春天由石灰岩頂端320公尺處及沉積60-70公尺深處湧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地方有類似的景觀,棉堡和上面的赫拉波利斯古城(Hierapolis)於1988年被共同列為世界遺產。
在被列為世界遺產之前棉堡疏於保護,酒店蓋在風景區內,排出的廢水使白色岩石染上褐斑。遊客穿著鞋直接在上面行走,還使用肥皂和洗髮精在溫泉洗澡,甚至騎自行車或摩托車上下坡。
列為世界遺產後土耳其政府嚴加保護以恢復原來景色。違法的酒店被拆除,上下棉堡的路覆蓋上人工水池。有褐斑的岩石將水抽乾,利用陽光曝曬恢復原先的雪白。
為了保護這難得奇景,參觀遊客只能赤腳。雙腳踏在石灰岩上會有些刺痛,但想想每年超過百萬人造訪的棉堡如果不用最嚴苛的標準保護,我們要如何將這美景傳承給後代。
從售票口到山頂約250公尺,初春的棉堡還是很冷,石灰岩的陣陣寒意從腳底竄上,這時從山上溢流而下的溫泉就成了驅走寒意的暖流。有溫泉流經的路段比較滑,要小心跌跤。
現在的棉堡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汪汪淡藍的泉水像翡翠嵌在座座白玉臺上,一個個潔白棉朵般的石階披著清淩淩的水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土耳其政府對於泉水進行有計劃的管控,以加速石灰岩的修復。
但有些路段還是刻意使泉水溢滿保留過去棉堡的美景。小銘走完最後一段石灰華(Travertines)回望剛涉水而過的小塘,層層藍色的光影不斷的閃耀著,心也跟著沈浸在這幻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