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多細亞(Cappadocia)是世界熱氣球(Balloon)的三大聖地之一。能漂浮在幾百公尺的高空俯瞰這片外星球般大地是畢生難忘的美妙體驗。無人熱氣球最早來自西元三世紀的中國,就是每年元宵在平溪熱鬧登場的天燈,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他用天燈這個妙計來求救。1241年蒙古人在大敗波蘭和日耳曼聯軍的李格尼茲(Liegnitz)戰役中也使用過龍形天燈傳遞信號。載人的熱氣球則要到十八世紀法國,孟格菲兄弟(Montgolfier brothers)在童年時被紙屑在火爐中不斷升起的奇妙現象所吸引,長大後遂致力研究如何運用它升上天空。1783年6月4日兄弟倆首度在里昂安諾內(Annonay)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模擬氣球升起約10分鐘,飄然飛行1.5英里。同年11月21日下午,他们在巴黎西郊的穆埃特花園(Garden of La Muette)進行了世界上首次載人空中航行(本來法王路易十六想親自搭乘,但安全考量先讓死刑犯試驗),氣球飛了25分鐘,在越過半個巴黎後降落,成為萬古藍天的第一個來客。
在卡帕多細亞熱氣球公司很多競爭也很激烈,相關的訊息可在街上旅行社或者住的旅館取得。除價錢外安全性也是重要考量,誰都不希望發生先前埃及路克索(Luxor)從空中墜落的悲劇。由於年輕旅館老闆報的價錢相當實惠,所以小銘的熱氣球行程直接跟他買,好處是熱氣球公司會派車來旅館接送,不用大清早自己走去集合點。這天早上五點半坐上接駁車,先送我們到大街上某家餐廳享用簡易早餐(只有麵包和茶),不久後有人來唱名分配車輛,然後前往飛行點。
格雷梅(Goreme)郊區空地上放滿四五十顆等待充氣的熱氣球,工作人員忙碌的操作燃燒器(Burner)將氣瓶內的丙烷與空氣混合燃燒,高熱氣流射進球囊(Envelope)後,使內部空氣迅速加熱升溫產生浮力。
球囊為耐高溫(攝氏150度)高強度的尼龍或滌綸布縫製而成。標準為水滴形,也可依喜好做成各式各樣的形狀。當體積高達數千立方公尺的球囊被充的差不多後,工作人員迅速招呼我們上吊籃(Basket)。
吊籃用於裝載飛行員、乘員、燃料瓶及設備,多由藤條編製以減緩著陸時與地面的撞擊。吊籃依大小不同可乘載2到30人,大型吊籃內部有分隔。熱氣球公司為了賺錢當然是選能裝20幾人的大吊籃。
全員上籃後(要踩著吊籃旁的小洞才跨的上)領航員(Pilot)簡單的說明飛行時間和注意事項:不要換位置不要碰燃燒器。隨後不斷催動烈燄,氣球緩緩浮起。『Up』『Up』卡帕多細亞我來了。
隨著高度上升終於超越東邊壯麗的玫瑰谷(Gulludere valley),清晨的曙光迎面襲來溫暖包圍全身驅走夜的寒意。為什麼氣球飛行要選在清晨?這是因為氣球體積非常大容易受風影響,太陽出來後上升氣流旺盛容昜形成亂流,加上熱氣球是以噴火器加熱增加浮力,在強烈陽光照射下會造成內部溫度過高,導致熔解產生危險,所以最適合的時段是清晨跟傍晚。當天氣不佳如颳風或下雨時氣球的行程也會取消,牟當初為了熱氣球就等三天,能不能搭的到需要幸運女神的眷顧。
對於攝影者而言一日之計在於『晨昏』,這時光線比較柔和,也少掉陽光散射對影像的干擾,作品較能表現出優美細膩的色澤與質感。不管如何拼命按快門就是啦,反正亂槍打鳥總會打中。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夢想像鳥類一樣在空中翱翔,孟格菲兄弟發明載人熱氣球後人類的天空之夢從此開啟,隔年(1784年)法國飛行員布朗夏爾(Blanchard)藉著手動螺旋槳做出第一個搭載推進裝置的熱氣球,此後百年以氣球為主的航空器蓬勃發展直到1903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固定翼飛機『飛行者一號』首度試飛成功後才結束氣球的黃金時代。熱氣球飛行現今多用於空中攝影和旅遊觀光,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曾將熱氣球列為最安全的飛行器,目前全世界約有2萬個熱氣球。
孟格菲兄弟成功後10天(12月01日),科學家查理(Cesar Charles)和羅伯特利也利用氫氣比空氣輕的原理,乘坐絲綢和橡膠塗層制成的氫氣球在巴黎進行第一次載人飛行,電影『天外奇蹟』所用的就是氫氣球。
順著氣流漂浮一會兒後領航員忽然發動燃燒器迅速上竄,底下的景物越縮越小,耳邊傳來尖銳的喊叫聲『No』引來全『球』注目,原來是同球的韓國朋友受不了高空恐懼的歇斯底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擁有這片美景必須戰勝心中的恐懼。這時西南方像堡壘般聳立的巨大岩塊就是烏希薩爾(Uchisar),在千年前它是守衛這個區域的要塞,現在的它早已脫去往昔剛強的氣息搖身變成洋溢濃濃法式風情的浪漫小鎮,彷彿置身南法地中海。
飄浮路線主要沿著南北向的玫瑰谷往北方的陶瓷小鎮阿瓦諾斯(Avanos)前進。下方恰好有別的氣球經過,全『球』熱情的揮手打招呼。卡帕多細亞的天空像棋盤般分成許多格子,色彩繽紛的氣球像棋子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恣意移動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