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黑色山丘後來到一棟白色雪花石堆砌的屋子,一捆捆的柴火堆放在門前,嚮導下車跟屋主交談後隨手拿走一捆。這是今晚要用的木材,看來有個令人期待的營火晚會。獨自生活在這沙漠中每天看著往來的旅人不知道是什麼感覺,遠離文明日復一日不斷的重複著同樣的事,在夜幕低垂晚上剩下的是孤寂還是寧靜。
韓國太太在出發前說會經過游泳池,可以下去游泳,沒想到在沙漠裡真的有這片水池。渠道將水引至附近人家,滋潤了沙漠。水池裡面有人捷足先登先游了起來。我想再也沒有比在沙漠中碰到泉水更令人興奮的事,當泉水滑過乾燥欲裂的喉嚨,那種重生的快感是無可比擬。
嚮導大哥奮力將吉普車開上大沙丘,再度停了下來。打開車後面的置物箱拿出兩片像滑板的東西,這麼大的沙丘當然要滑沙(Sandboarding)。滑沙,來自對原始的征服,非洲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沙丘時時變化,天氣反復無常,但非洲人照樣在這片沙漠上創造出令人瞠目的輝煌。它起源於西南非洲,是原住民的交通工具之一。
滑沙的初體驗真是『刺激』,在下滑的瞬間會有衝刺的快感。前提是要抓好滑板重心往後傾,要是跌的滿嘴沙就不好玩,只是爬上來非常的吃力,沙丘很軟,每一步都會陷的很深,邊爬邊滑。沙丘依活動型態分成『活動沙丘』和『固化沙丘』活動沙丘缺乏植物覆蓋或鬆散未結固的砂粒所形成的沙層,常因風力不斷的吹送而改變形狀。這座有生命力的活動沙丘,也許幾年後又不知到飄向何方。
在風的吹拂下沙丘表面呈現漂亮的波浪形狀,美的讓人不忍踏在上面。這片沙丘的沙子呈現金黃般的光澤,形狀如砂糖般晶瑩剔透。小銘偷偷的裝了一袋回國,有幸收到的人就知道它的美。日式庭園造景喜歡在沙地上劃上波紋,展現禪宗的『悟』意境。殊不知自然的力量億萬年來不停的創作同樣的美景,『人本自然』最真誠的感動還是蘊藏自然中。
這是來自台北的怡璇站在沙丘上飄逸的神韻。他一直嚮往背包客的旅行,只不過他參加的舞蹈學習團屬於貴婦級。出入都有專車接送兼帥氣的中文導遊全程陪同,住的也是一晚要價85美金的五星級飯店,聽他們去亞歷山大及開羅市區觀光的所付的錢,導遊真是個高獲利行業。
沙丘依據風向和形狀可分成新月丘(crescent dune)和縱沙丘(longitudinal dune)。新月丘通常在風向持續良好,沙源供應較少的地方,構成的砂粒一般較鬆散,可自由移動。這種弧狀沙丘,圓弧狀突出指向風向,兩個尖端則指向下風處。向迎風坡面方向坡度較緩,背風坡面則較陡峻,當新月丘數目增加,沙量增加,在盛行風向的直角方向因互相連續而成橫沙丘(transverce dune)。縱沙丘則在與盛行風成一致方向發達之沙丘。要回到吉普車的途中颳起了大風,被吹起的細沙在寧靜的波浪上泛起一層薄霧,像宮女跳舞時飛揚的長袖般嫵媚動人。我們在沙丘上留下的總總足跡,經過一夜的吹拂後終將回到最初的平靜。想起蘇軾所寫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自地旅行,旅途中會碰到很多同行的朋友,珍惜相處的時間,也許下一刻又各分東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