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米納克希安曼神廟

           七世紀的泰米爾詩人桑本達(Sambandar)曾描述在米納克希安曼神廟(Meenakshi Amman Temple)舉行的祭典,當時只是座擁有簡單圍牆的寺廟。今日神廟雛型開始於十二世紀潘 地亞王朝,不幸的是1310年印度史上著名的伊斯蘭將軍馬利克(Malik Kafur)侵略南印時洗劫神廟,所有文物幾乎被破壞殆盡。十三到十六世紀間這些高聳的多層塔門(Gopuram )陸續豎起,接續的馬杜賴那亞克王朝(Madurai Nayak dynasty)在兩百多年的統治期裡添加許多精美絕倫的多柱廳(Mandapam),尤其是首任國王毗湿瓦納薩(Viswanatha Nayak,納薩為泰米爾語的神或神之子)依照古印度建築法(Shilpa Shastra)以神廟為中心規劃馬杜賴,到十八世紀英國統治前神廟格局已幾乎完成。米納克希安曼神廟占地六公 頃,擁有十二座上頭裝飾滿無數精美雕像的塔門,最核心的兩座聖殿上頭都是純金的塔型尖頂(Vimana)。從高處觀看神廟就像朵在馬杜賴綻放的蓮花。

2中庭

           維拉瓦山塔里亞多柱廳(Veera Vasantharayar Mandapam)的終點為內外圍牆間的中庭,再進去就是祭祀桑達雷斯瓦拉的聖殿(Sundareswarar shrine)。先不急著進去小銘趁這 個機會繞中庭一周好好欣賞北西南三座九層大塔門。

3千柱廳

    往北走右手邊就是龐大的千柱廳(The hall of thousand pillars)。在印度教的觀念裡正方形為最完美的形狀,千柱廳為正方形,神聖的米納克希安曼神廟當然也是正方形。凡 印度教寺廟多設計為正方形,包括鼎鼎大名的小吳哥窟(Angkor Wat)。

4紅白相間條紋

    北邊的外牆塗有紅白相間的條紋,這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的寺廟常可見到。紅色代表火焰,白色代表純潔,在經歷火焰的燃燒考驗屏除慾望後才能獲得純潔,靈魂最終 歸宿為至高無上的神。小銘前面的老外說這圖案看起來像香腸。

5北大塔門

           神廟的十二座塔門可分為九層七層五層和三層四種(印度教裡偏好奇數),鎮守四邊大門的當然是高達九層的大塔門(Rajagopuram)。這是最晚建造高50公尺的北大塔門(1564- 1572),當初沒有塔型尖頂雕飾也很少。現今的尖頂及華麗的雕刻為十九世紀所增建。

6五層塔門

           西大塔門背著陽光所以沒照,與西大塔門相對的兩座五層塔門是北邊的木塔門(Wooden gopuram)及南邊的卡達哈塔門(Kadahagopuram),分別通往斯瓦米聖殿(Swami Sannithi )及安曼聖殿(Amman Sannithi)。當然指的是桑達雷斯瓦拉和米納克希。 7南大塔門1

           南大塔門是四座大塔門裡最高(54公尺)也最漂亮,上頭有高達1511個神話人物雕刻,擁有優美的弧線,此塔建於1559年。跟南大塔門相對的則是金蓮花聖池(Golden lotus tank ),又一堆印度人大排長龍等著進去,小銘見狀回走。 8坎拔達地多柱廳

           圍繞斯瓦米聖殿外是雕刻最精緻的坎拔達地多柱廳(Kambathadi Mandapam),坎拔達地指的是團花樹,柱廳外圍有團花樹幹,據說當年因陀羅神就是在團花樹下禮贊濕婆林迦。由 那亞克王朝的克里須那王(Krishna Veerappa Nayak,1572-1595)所建,1877年再度翻修。濕婆的各種型態栩栩如生的刻畫在廊柱上。 9金色旗桿

           斯瓦米聖殿入口前是南迪(Nandi)、祭品台(balipeedam)和金色旗桿(Kodimaram)。金色旗桿為印度寺廟的重要象徵,通常與聖殿等高,會放在大塔門與聖殿間,當祭典舉行 時會在旗桿上懸掛神獸旗。 10金蓮花聖池

神廟南邊就是長50公尺寬32公尺的金蓮花聖池,傳說因陀羅神先在這水池沐浴淨身後,摘採池上的金色蓮花向濕婆林迦獻祭。在潘地亞王朝統治時期,文學家會將作品投入聖池, 若作品能浮起則代表受到神的肯定。聖池對印度教寺廟的意義重大,有除去罪惡及治病的功效,信徒在進入聖殿前會先在池裡洗滌雙足。    11奇力孔杜多柱廳

介於金蓮花聖池西側和安曼聖殿入口的是奇力孔杜多柱廳(Killikoondu Mandapam),於1623年由阿彼錫卡(Abisheka Pandaram)所建,過去曾在多柱廳內飼養會發出米納克希聲 音的鸚鵡,所以又被稱為鸚鵡廳。             12大塔門

      13南大塔門2

       

arrow
arrow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