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其貢金塔(Shwezigon Paya)落在蒲甘(Bagan)最熱鬧也是背包客聚集的良烏(Nyaung U)上,但千萬別小看它,它可是『四百萬佛塔之城』裡最古老的一座。雪其貢金塔於1059年由阿奴律陀(Anawratha)所修建,目的是用來供奉斯里蘭卡國王所進貢的佛牙及取自所兼併驃國(Pyu)首都室利差旦羅(Sri Ksetra)的前額佛骨。當初阿奴律陀為決定建塔地點,在聖獸白象上放置聖物,讓白象恣意走動並立誓:『讓白象跪在聖物願意長眠之處!』結果白象停在沙丘上,所以雪其貢原意即建立在沙丘上。阿奴律陀逝世時只完成三層的臺基,不過當義子第三任江喜陀王(Kyanzittha)繼位後,國師辛阿羅漢(Shin A rahan)力促王早日完工。所以江喜陀動員所有工人自東邊的山採石建塔,於1086年完成此塔。江喜陀還在塔東邊通道豎立兩個石柱,以孟族文字記載佛陀預言:『蒲甘將會有一位偉大的國王,他的朝代將繁華於此!』等同宣告江喜陀王就是預言中的國王!
雪其貢金塔除了因佛骨佛牙而神聖外,眼尖的人一定會發現此塔跟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ya)非常相似。雪其貢金塔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是『緬式佛塔』的原型『一座主塔四周圍繞許多寺廟。』雪其貢像極樸素版的仰光大金塔,所以本背包團幾乎都意興闌珊,除了小祥要找方便處有走一小段路外,其他成員都窩在角角陰涼處納涼。巨大的金色主塔底部為三層向後縮退的方形臺基,再以一個八角型的平臺,提供從方形臺基,轉接為圓形塔頂之塔基。
雪其貢金塔四周有許多值得一覽的點,比如說摸哪裡治哪裡的神奇白馬像,緬甸民間傳說父子財神(拜兒子求事業拜父親求人緣),以及保佑婦女順利生產的『鴦掘摩羅』(Daku Angulimala)。
阿比雅達納塔(Abeyadana Pahto)建於十二世紀初由江喜陀王所建。阿奴律陀死後江喜陀的義兄第二任修羅王(Sawlu)繼位處心積慮想除去江喜陀,在一次的危險中江喜陀的妻子阿比雅達納就在這裡等待丈夫的回歸。這座塔隸屬枷羅風格(Sinhalese-style,簡單說就是斯里蘭卡)跟蒲甘其他佛塔大相庭異。後來耶曼干(Yamankan)領導孟族反抗,修羅王召回江喜陀命其率軍征討,自己親帥大軍隨後,不幸兵敗被俘處死。江喜陀逃回蒲甘城後被大臣們擁立,隨後整軍擊敗孟族再次統一全緬。
阿比雅達納塔最著名的在於內部栩栩如生的壁畫,內容主要記載信奉大乘佛教的阿比雅達納皇后(孟加拉人)向諸菩薩及印度教神祉梵天濕婆毗濕奴問道的故事。(當時的佛教習慣將印度教的神祉融入自己的體系)
馬努哈塔寺(Manuha temple)建於1059年是座方形的兩層建築,由孟族直通王國(Thaton Kingdom)末代國王馬努哈出資建造。1057年阿奴律陀消滅直通王國將王族僧侶及工匠三萬餘人俘盧至蒲甘,馬努哈被囚禁在此,處於階下囚的國王仍不忘禮佛,他將手上價值連城的紅寶石戒指以六輛牛車銀幣的代價售予當地富豪,再將這些銀幣用來建造馬努哈塔寺。國王命人在塔寺四周廣植芒果椰子和波蘿蜜,每年採收的果實出售後用來維持佛塔開銷。
馬努哈塔寺內有三尊座佛及一尊臥佛。南面的入口長廊放有可容納四十籃白米的巨型缽。塔內三尊座佛前的空間異常狹小,給人強大的壓迫感,史學家解讀這是馬努哈為了呈現囚禁生活的壓抑,但座佛後的臥佛卻又帶著微笑,似乎暗示死後的解脫。
在阿奴律陀之前蒲甘國王信奉阿利教(一個萬物有靈與大乘佛教混合的教派)。這個教派戒律鬆弛並有干涉王權和特許僧人享有初夜權等惡習,這教派要求弟子與男女師傅過一段時間夫妻生活才能結婚也縱容食肉酗酒,民眾對其敢怒不敢言。阿奴律陀登基後想改信佛教,當時文化水平較高的直通王國信奉小乘佛教,阿奴律陀便派遣使臣前往取經,國王拒絕後阿奴律陀大怒,於1057年發動戰爭成功將三藏經帶回。除了三藏經外被擄回的僧侶和工匠也大大促進蒲甘經濟文化發展。
馬努哈塔寺西南角落有國王和王后的紀念像。小銘來的時候恰巧碰到一群身穿孟族傳統服裝的學生來此戶外教學,大概是來緬懷孟族英雄,孟族佔緬甸2%的人口(約130萬),為第四大少數民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