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的最後一天當然要好好的利用剩下的10小時逛一逛開羅。第一站就是基督教的大本營『舊開羅』,雖然埃及90%的人都信奉回教,還是有將近10%的人是基督教徒,只不過埃及的基督教跟世界上大部分的基督教不太相同,一般都稱呼為『科普特基督教』(Coptic)。要到舊開羅得搭乘地鐵到聖喬治站(Mar Girgis)下車對面就是,交通非常方便,來這邊穿著最好正式點。
沿著地鐵站門前的馬路北走過科普特博物館就會到聖喬治教堂(St. Gorge church)。聖喬治是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生於西元260年,羅馬帝國的騎兵軍官,當時皇帝戴克里先宣布鎮壓帝國內的基督教,聖喬治不願奉命殘害基督教徒被逮捕下獄。遭受各種殘酷折磨仍無法改變堅定的信仰,於西元303年被處死在巴勒斯坦,被尊為『偉大的殉道者』。自十世紀以來舊開羅就有專門紀念聖喬治的教堂,現今的教堂建於西元1909年,內部曾遭大火焚燬。
聖喬教堂四處都可見這幅圖畫,這是有名的『聖喬治屠龍』,在西洋畫中常見。這當然也是後人杜撰的事蹟,首見於十三世紀的『黃金傳奇』(Legenda aurea)。某天聖喬治來到一座異教徒的城市,那裡的居民正為附近湖中的惡龍所苦,被迫每天獻上一活人以供其食用,不久輪到國王的女兒要被獻祭,途經此地的聖喬治便用長槍刺穿惡龍,又用公主的束腰將牠綁住,最後將之帶回城中斬首示眾。頃刻之間,全城的異教居民立刻改宗為基督徒,匍匐於上帝的腳下。
對聖喬治的敬仰並不止於埃及和小亞細亞一帶,現今南歐和英、法也有不少尊崇的教徒。這要歸功於十一、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把聖喬治的敬仰傳播四方,深入歐洲民間。彩繪玻璃窗戶和藍綠相間的瓷磚天花板為其特色,裡面有點暗,陽光穿過彩繪玻璃,色彩奪目。剛好有兩位教徒在裡面虔誠的祈禱,氣氛頓時莊嚴不少。
科普特博物館往南走就是懸掛教堂(Hanging church),建於西元七世紀紀念聖母瑪麗亞,是開羅最有名的教堂。西元二世紀羅馬人在舊開羅建立堡壘命名為埃及巴比倫(Babylon in Egypt)。教堂的位置恰好在羅馬時代巴比倫堡壘的水門上所以叫做懸掛教堂,要到達教堂要先經過長長的露天走廊,旁邊有馬賽克壁畫,都是基督教故事。
教堂入口是三面裝飾華麗的的拱門,還有豎立一隻鳥的雕像,很多老外在這邊攝影留念。科普特(Copts)其實是阿拉伯文的Qibt,最早源自於希臘文"埃及人"(aegyptions),所以科普特基督教原義其實是『埃及人的基督教』。
埃及的宗教演進從最早的法老時代屬多神教,萬物皆有神,隨著主政者的喜好會創造出新的主神。法老時代結束後緊接著的托勒密王朝和早期的羅馬帝國尊重原本信仰變動不大。西元四世紀帝國尊基督教為國教後,開始壓迫多神教徒。雙方勢力不斷的衝突,漸漸的基督徒佔上風,越來越多埃及人轉變成基督徒。基督教的排他性對歷史文物來講是場浩劫,世界七大奇觀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就是毀於基督徒,基督教的擴大不免帶來新的分裂,先是東西教會的分裂。同屬東方教會(東正教)的埃及後來也因耶穌『人神合一』的爭議脫離東方教會。從此科普特基督教獨立於歐洲主流教會,擁有自己選出的教宗。原先教宗以亞歷山大的教堂為主座教堂,西元十一世紀阿拉伯人入侵後亞歷山大淪陷,當時科普特教宗於西元1047年將主座教堂移至懸掛教堂至西元1300年為止。阿拉伯人統治埃及後,同屬一神論的回教同樣迫害科普特基督徒,當時基督徒如何對待多神教徒現在回教徒也以同樣方式回敬,歷史是會循環的,慢慢的埃及人又從基督教轉投回教的懷抱。
拋開複雜的宗教意涵不談,懸掛教堂本身就充滿著藝術性,沾染東方瑰麗色彩的氣息,教堂的裝飾用色華麗的程度與西南歐教堂的簡約可做出明顯的區別。凝想這歷經多少世代多少人力的投入才完成這驚人的成就,人類將對神的敬仰轉化成不朽的藝術創作,這或許是宗教對文化傳承意外的貢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