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伊薩貝伊清真寺

           賽爾丘克(Selcuk)市區內有好幾個步行就能到達的景點,小銘住的旅館恰好在阿亞索魯克山(Ayasuluk hill)下,附近就是伊薩貝伊清真寺(Isa Bey Camii),趁著傍晚要離開賽爾丘克前順道拜訪。這座清真寺建於1375年,由建築師阿里(Şamlı Dımışklıoğlu Ali,全文原意是大馬士革德密斯克拉的兒子阿里)所設計。

2西邊入口

    魯姆蘇丹國(Rūm Sultanate)瓦解後底下的大領主『貝伊』(Bey)紛紛獨立,十四世紀統治此地區的為艾登王朝(Aydinids)。清真寺是獻給領主伊薩(Isa),有東西兩個入口,西邊牆上有幾何形狀圖案。

3庭院1

           清真寺進去當然不收費,西邊入口前有好幾個攤販,可見這裡也是熱門景點。清真寺格局為不對稱梯形(長短邊分別為56和48公尺),內部兩個圓頂直徑分別為9.4和8.1公尺,圓頂裝飾使用漂亮的伊茲尼克(Iznik)磁磚,庭院有十二根廊柱,部分取自阿耳特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此清真寺屬安納托利亞塞爾柱(Anatolian Seljuq)風格,除受波斯影響外又融入基督教和亞美尼亞(Armenians)回教元素,成為後來印度德里蘇丹國(Delhi Sultanate)建築基礎。

4庭院2

           安納托利亞跟伊朗塞爾柱風格的差異在於使用石頭而非磚塊來建造清真寺,再者常運用穆克纳斯(Muqarnas)建築手法,這是由許多小壁龕組成,層層挑出呈蜂巢狀的組件,用來增強個別柱壁承受重量的能力,此手法源自伊朗。 5迫害之門

           跟伊薩貝伊清真寺相鄰的是聖約翰教堂(Basilica of St. John,8TL/人),相傳使徒約翰曾經來過以弗所兩次,第一次是西元37到48年帶著聖母瑪麗亞,第二次則是西元95臨終前在阿亞索魯克山撰寫『福音』。教徒們相信約翰的遺體被埋葬在這裡,到西元六世紀時以弗所已沒落拜占庭帝國將城市遷至阿亞索魯克山,當時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下令在約翰埋葬地點建造大教堂,自西元536年動工到565年才完成,格局仿造後來被土耳其人催毀的君士坦丁堡聖使徒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 6教堂碎石

           教堂主要由磚塊和石頭堆組而成,內部的圓柱由大理石切割。很可惜因材料選擇建築手法和地震影響,這座雄偉教堂在一世紀前已成為一堆碎石,現在模樣為考古學家費盡巧思努力重組出來的。 7聖約翰教堂1

           教堂的格局為希臘十字形(Greek cross pattern),中間有大圓頂,長公尺129寬64公尺。教堂的地板、圓柱和主要中殿的模組很多都是先在君士坦丁堡完成後才運送到這裡組裝。 8聖約翰教堂2

           教堂南邊現今售票的地點是迫害之門(Gate of persecution),這是當時主要出入口。教堂周邊缺乏水源並不適合耕種居住,查士丁尼一世特地建造水渠來解決這難題,渠道終點就在迫害之門東邊。 9聖約翰教堂3

           這座教堂很快成為中世紀教徒熱門朝聖地點,聰明的商人在這裡販售畫有聖人的瓶子,教徒會用瓶子裝滿聖人墳墓旁的泥土帶回家鄉供奉,據說這些聖物曾經展現治療疾病及平息暴風雨的神蹟。 10聖約翰教堂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銘 的頭像
    小銘

    小銘(Prokaryotic)的微小世界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