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紅場

           俄國最有名的表演莫過於芭蕾舞與馬戲團,本想找個知名的劇團好好欣賞,無奈歷經七八月暑假的表演旺季後,幾乎所有的劇團習慣在九月初休息。還好這段空檔有個救世主塔國際軍樂節(International Military Music Festival “Spasskaya Tower”)可供選擇。

2尼古拉塔

            下午從謝爾蓋聖三一修道院(Trinity-St. Sergius Lavra)回莫斯科(Moscow)後直奔紅場(Red square)。這是官方主辦的活動周邊進行嚴密的管控,需要軍樂節的票才能進入。

3救世主塔

            救世主塔(Spasskaya Tower)是莫斯科大公及沙皇時代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的大門,也是克里姆林宮的象徵。二戰莫斯科戰役時蘇聯防衛莫斯科的宣傳海報就是以救世主塔為背景。

4軍樂節

            軍樂節自2008年開始,今年是第八屆,構想來自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為期九天的慶典配合莫斯科每年的城市紀念日,這可是俄羅斯聯邦及莫斯科市政府傾全力支持的活動。

5聖瓦西里大教堂

            想想能在國家象徵的紅場及聖瓦西里大教堂(Cathedral of Vasily the Blessed)上舉辦活動,如非官方絕對不可能。以童話般教堂為背景的軍樂表演及最後絢爛的燈光煙火秀是無可取代的賣點。

6準備開場

         隨著開始的時間逼近觀眾陸續進場,人山人海爆滿。這天天氣不佳間歇落著小雨主辦單位還貼心的每人分發拋棄式雨衣。國家百貨商場(GUM)如慶典般以燈泡裝飾的喜氣洋洋。

7俄羅斯樂隊

           首先登場的當然是自家的隊伍。軍樂節並不只是俄羅斯自己在唱獨腳戲,為增加表演的多元性,每年都會邀請許多國外團體,隊伍七成以上都來自海外,不過多數都是跟俄國關係比較密切的國家如白俄羅斯、哈薩克、中國等。

8郵政管樂隊

            身穿亮眼紅衣的是來自斯洛維尼亞(Slovenia)的郵政管樂隊(Post Brass Band)。成立於1931年由一群不懂音樂的郵局工人開始,後來大受歡迎,現在很多成員都非郵務人員,這是目前斯洛維尼亞最知名及最好的管樂隊。

9簡介大螢幕

            每個隊伍進場時都會有表演國家的簡單介紹及資料,觀眾台上的超大螢幕會以俄文及英文呈現,主持人除了雙語解說外,表演結束感謝詞會特別用當國語言表達,像中國隊後就出現鱉腳的『謝謝你,中國』。

10皇家高蹺手

            這隊是裡面最受好評來自比利時(Belgium)的皇家高蹺手(Royal stilt walkers),比利時踩高蹺傳統源自中世紀,最初是為跨過豪雨後產生的急流,後變成娛樂競賽用途。皇家高蹺手成立於1945年慶祝二戰結束。

11關東民俗祭

            這個是台灣人很熟來自日本的關東民俗祭(Folklore group “Kanto Matsuri”)。十八世紀秋田的祭典上就出現這種長長竹竿上掛滿許多燈籠的遊行,數人一組如何將龐大的燈籠串維持平衡需要相當的技巧。

12俄羅斯壓軸

            十幾支隊伍表演過後,由地主俄羅斯做最後的壓軸,舞台上展現出巨大的五角星,這當然十足蘇聯共產時代的象徵,現在俄國政府極力想恢復過去蘇聯帝國的光榮,不曉得是刻意還是只想代表救世主塔上高掛的五角紅星。

13最後大進場

            最後是所有表演隊伍的大進場,為數眾多的表演人員將舞台擠的水泄不通,在熱鬧激昂的音樂中開始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燈光秀,五顏六色的洋蔥頭在燈光的襯托下變得更加魔幻,然後是高潮--莫斯科河上煙火秀。

14復活之門

            絢爛的煙火後開始散場,小銘的位子在靠近聖瓦西里大教堂的角落,當然是不急慢慢來,可藉機好好拍大教堂,這可是正常狀況下拍不到的角度。隨後步出紅場,夜晚的復活之門(Resurrection Gate)散發著獨特的韻味依然跟白天一樣引人注目。

arrow
arrow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