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帕坦杜巴廣場入口門票員二人組

           帕坦(Patan)是加德滿都山谷第二大都市,位在加德滿都南方,以巴格馬蒂河(Bagmati river)為分界,有點類似台北縣市以淡水河為界。在過去梵語稱為美麗之城(Lalitpur),我們實地走訪的經歷,現在的帕坦確實也不負這個名字的美譽。來帕坦最重要的就是參觀杜巴廣場(Durbar square),杜巴是『宮殿』之意,所以杜巴廣場指的是過去國王居所的廣場。過去尼泊爾國王都以神的代言人自居,歷任國王皆喜歡在住所旁修建廟宇,也因此為世人留下這些密集的世界遺產。

2帕坦杜巴廣場門票

    接近廣場售票員會把你攔下,接著把你拉至旁邊的小亭子談價錢。這是帕坦杜巴廣場門票200Rs,用素描的方式呈現廣場的神廟群頗具歷史風味,所有門票裡面小銘最喜歡這張的設計。隨門票外還會發送貼紙,供遊客貼在身上以快速辨別是否有購票。 開始參觀神廟群前,先解說印度教的諸神,印度教跟佛道教相同都是多神教,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主神:創造神梵天(Brahma)、保護神毗濕奴(Vishnu)、 破壞神濕婆(Shiva)。印度人認為梵天在創造完世界後就退隱不管人間事,所以供奉者少,尼泊爾大部分的廟都是供奉掌管破壞的濕婆,祈求免於兇險,或者是專則保護的毗濕奴,在遭逢危難時能獲得神助。由此可見看來人們都是忘恩負義,只管後來好不好,不顧之前別人的恩情。

3帕坦杜巴廣場馬拉國王雕像

           帕坦杜巴廣場主要發展於14-18世紀馬拉王朝統治下,最大的特色是紐瓦麗塔式寺廟,照片中的毗濕奴神廟就是一例。紐瓦麗塔式寺廟是加德滿都山谷的一大特色,通常被設計成正方形,多層屋頂是寺廟一大特點,以兩層到三層屋頂最常見,傾斜的屋頂覆蓋著黏土瓦片,富有的寺廟會以鍍金銅板建造,每個屋頂下都有黃銅或其他金屬製成裝飾品,負責支撐屋頂的木制支柱上會雕刻跟供奉神靈相關的事物,有少數為色情圖案。HariShankar和毗濕奴神廟兩者之間那做圓塔型的納辛哈(Narsingha)神廟是典型印度風格,納辛哈是毗濕奴第四個化身,獅身人面型態相傳為魔鬼剋星,印度風格的寺廟最有名的代表就是大小吳哥窟。

4帕坦杜巴廣場塔蕾珠大鐘

           塔蕾珠(Taleju)女神廟對面有口大鐘,1736年國王掛於此處,因為對著塔蕾珠女神廟,故稱之為塔蕾珠大鐘。先前在同樣位置也有口大鐘,後來被移至他處,當時是給受冤屈臣民要請國王主持公道時敲擊用,類似中國古代的擊鼓伸冤。 5帕坦杜巴廣場拜伊德嘉神廟前神牛

           這隻是『牛』,應該沒有人認不出來吧~,如果在廟前看到牛的雕像那必定是供奉濕婆神,印度教徒最尊敬的神之一就是濕婆神,由於『黃牛南迪』是濕婆的坐騎,所以被視為神的使者,尼泊爾跟印度一樣撞死黃牛是要判刑的。 6帕坦杜巴廣場維西瓦那神廟前大象

           維西瓦那(Vishwanath)神廟供奉濕婆神,門口有兩隻巨大的大象守護,聽說愛『牛』在另外一側。 7帕坦杜巴廣場曼尼聽

           Mandap是指由十六根柱子構成的休息區,翻成『廳』比較接近,那兩個一模一樣的曼尼廳(Mani mandap),過去馬拉王朝國王曾經在此舉行加冕典禮。 8曼嘉水渠

           曼尼廳後面是像池塘一樣凹陷的曼嘉水渠(Manga hiti),『Hiti』在尼泊爾是水渠之意。這是紐瓦麗城鎮的特色,屬於同家族的住宅圍繞成矩形產生廣場(Chowk),廣場上則有裝飾精巧的水渠提供公共用水,水管多會雕刻或者上面繪有神明圖案祈求庇護。 9帕坦杜巴廣場克利須那神廟

           克利須那(Krishna)神廟建於1637年,擁有獨特的八角形外觀,門口有兩隻石獅子,這大概是整個杜巴廣場最獨特最漂亮的建築。克利須那是毗濕奴第八個化身,被尊為印度教教主,從小就以牧童的形象出現,善於助人,喜歡吹奏笛子技藝高超, 用梵文來翻譯Krishna的名字涵意,其實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當三千七百年前,克利須那出現在印度的時候,不厭其煩地告訴眾人自己是造物者所派來的使者。然而,最後克利須那被壞蛋釘死在樹上,但是死去的幾天之後,又再度復活出現眼前。 10杜巴廣場解救流落尼泊爾國父

               

arrow
arrow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