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尼茲利公車站

           在帕穆克卡萊(Pamukkale)後的城鎮是賽爾丘克(Selcuk),需先搭小巴到代尼茲利(Denizli)再轉車,公車站遠方綿延積滿皚皚白雪的山脈,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令人心情大好。從代尼茲利到賽爾丘克約四小時,它是個人口三萬多的城鎮,大部分遊客會選擇鄰近的濱海度假勝地庫沙達瑟(Kusadasi)落腳。

2阿亞索魯克山

    賽爾丘克的活動範圍都在公車站所在圓環附近,抬頭可見的是阿亞索魯克山(Ayasuluk hill)北邊上的城堡,它建於六世紀拜占庭帝國,到現代又被重新翻修。以弗所(Ephesus)在郊區約3.5公里遠處,公車站有小巴可前往(2.5TL/人)。

3海港街1

           西元前一千年雅典末代國王柯德魯斯(Codrus)在北部多利安人(Dorians)入侵下捨身戰死,國家陷於動亂其子安德魯克里斯(Androclus)想率領人民遷移到愛奧尼亞(Ionia,現今土耳其西部沿海)遂詢問特爾菲(Delphi)的祭司該在何處定居,祭司回答『魚和野豬會給你提示。』後來安德魯克里斯依照神諭來到海邊的以弗所建城。在此落地生根的希臘人隨後建造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阿耳特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西元前七世紀,辛梅裡安人(Cimmerians)攻陷以弗所焚毀整個城市及神廟。西元前六世紀,呂底亞(Lydia)國王克羅伊芳斯(Croesus)奪取以弗所下令重建,不久後波斯人滅掉呂底亞王國成為新統治者,繼續擴建以弗所疏浚港口。西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東征擊敗波斯征服安納托利亞,在他逝世後將領利西麥克斯(Lysimachos)承接統治這區域,在這時期城內第一次擁有劇場、賽跑場和競技場。隨著歷史輪軸的轉動以弗所經歷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和帕加馬王國(Pergamon)的統治,這時期以弗所港口飽受凱斯特河(Cayster river所帶來大量淤泥所苦。西元前133年帕加馬王國因無繼承人贈與羅馬,以弗所跟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同樣歸於羅馬統治。

4雙重教堂1

           接駁巴士會在北邊地勢較低的售票口下車,進去後走一小段林蔭大道會看到壯觀的大劇場(Great Theater),小銘先往北方的小路前去先參觀雙重教堂(Double church)。西元二世紀羅馬在這裡建造繆斯女神廳(Hall of Muses)作為演講教學和辯論的殿堂,後來被大火焚燬。431年在以弗所舉辦的第三次基督教大公會議(Third Ecumenical Council)決定尊奉瑪麗亞為聖母(Theotokos)的教義。為了紀念這個決議在原址建造歷史上第一座聖母瑪麗亞教堂(Church of Mary)。 5雙重教堂2

           在隨後幾百年不斷的擴建下變成龐大的主座教堂。現存雙重教堂損毀得相當厲害幾乎看不太出原來的輝煌,除照片上這面牆和聖壇,資料上說這裡有全小亞細亞保存最好的洗禮池(The baptistery)。 6拜占庭城牆

           參觀完雙重教堂後正常要循著原路走回,可是腳賤的小銘偏偏依照先遊客踏出的小徑前進,想看看有什麼捷徑,結果差點踩進濕地,還好最後接到海港街(Habor street),照片上是殘留的拜占庭城牆。 7濕地

           千年前以弗所因海港帶來繁盛的貿易而興起,然而河流帶來的淤泥漸漸扼殺港口,造成這極盛一時的城市衰落。現在海岸線已退至七公里外的帕姆查克(Pamucak)。過去海港的遺址如今是一片濕地。 8海港街2

           海港街自希臘時期即存在,連接海港及大劇場。拜占庭皇帝阿卡狄烏斯(Arcadius)於西元四世紀末大力整建,鋪上大理石板,水管和污水管都埋在石板下,大街兩旁還設有五十盞照明用的街燈,這是當時西方世界三座有街燈的城市之一。 9石棺

           往雙重教堂的小路旁有個擺滿石棺(Sarcophagi)的空地,這是當時考古學者所挖掘出。羅馬時代以弗所以生產花環樣式石棺聞名。這裡的古蹟維護韓國三星有特別贊助,解說牌罕見的出現韓文。號稱世界強權的大陸請多學學吧。 10體育場

           大劇場旁的石塊堆是建於西元125年劇場體育場的遺址(Theatre Gymnasium)。在當時體育館是種教育機構,男孩們在那裡接受美術運動文學演講等訓練,裡頭包括各種運動場地及浴池。 11希臘噴泉屋

           在大劇場後牆的是希臘噴泉屋(Hellenistic fountain house),建於西元前三至一世紀,到羅馬時代又加以增建前廳並以兩根無凹槽圓柱與街道分隔。當時的水池已經遺失。 12大劇場1

           背倚帕拿爾山(Panayir)的大劇場(Great theatre)是以弗所最壯觀的建築,也是整個安納托利亞最大的劇場能容納25000人,大劇場最早建於西元前三世紀利西麥克斯統治時期,劇場採用獨特梯形座位(Cavea)設計:座位從舞台開始排列,後一排都會比前一排更加傾斜向上陡峭呈階梯狀,增進上層外圍的觀眾聽覺和視覺效果。大劇場很多設計特徵後來都被融入羅馬建築中,在圖密善(Domitian)和圖拉真(Trajan)兩位羅馬皇帝手中又將大劇場加以擴建。 13大劇場2

           大劇場共有66排座位,分為三層,下層給貴族,中層給要人,上層則提供一般民眾使用。劇場的三層表演舞台高18公尺,除了供戲劇演出外,也舉行宗教或政治集會,甚至角鬥士(Gladiator)跟猛獸的搏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土耳其 賽爾丘克 以弗所
    全站熱搜

    小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